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作文教学经验

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新疆马兰小学    陆云    邮编 841700  电话:0996-2359437  13999611102

 

我们四年级三班38名学生,个个聪明勤奋,接受能力强,乐于表现自己,富有个性,对写作尤其有浓厚兴趣。接班一年多来,就有2名学生在全国“春蕾杯”征文比赛中获奖,5名学生作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1名学生在第三届天才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20名学生在第四届手拉手中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中获奖。从佳作奖到特等奖,我们的学生可谓尝遍了收获的喜悦。另外,学生《个人作品集》也在酝酿和行成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们从苏氏的观点中可以领悟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千方百计使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能学有劲头。作文发表或获奖无疑是对学生“享受成功”的最好诠释。在这里我想谈谈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几个条件。

 

条件一 ——作文即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了,才能爱写,才能写得好。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

一、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中,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可写,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创作欲望。例如:用电教媒体、小品表现、语言导入、创设悬念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轻松作文。

二、   织多彩的游戏,提高写作的乐趣。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了要在课外开展多种第二课堂活动外,还应在课堂上组织一些简短有趣的小游戏,可以老师设计,也可以学生自己设计,在学生渴求游戏的同时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本次作文有关的语言及问题,巧妙地利用迁移规律,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游戏的动机转移到作文上来,从而产生写作的需要。
  三、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挖苦讥讽,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特别是一些水平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因此,老师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鼓励与奖励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将好的范文在全班诵读、评优等,哪怕一篇很差的习作,只要有一句好句或哪个词用得好,也应加以肯定。这样的表扬与奖励无疑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这样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找到作文的金钥匙。

 

条件二 ——作文即生活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中,这个“米”很大一部分是生活。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题,这个思想要求我们把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作文生活化教学首先是源于我们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思考,“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继承与借鉴。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 “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在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批评和责难中,作文教学也是众之所矢。鲁迅先生曾将作文之路比为“暗胡同”,那么,能真正照亮“暗胡同”之路的是什么呢?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得到的是摒弃了所有华丽的、浮躁的三个字:“生活化”。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 ;向生活要素材 ,让作文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
    学校、家庭、自然、社会、大千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城乡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有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人间、过去未来,思绪所至,下笔皆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必定构成习作的生机一片。
    当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支持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项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为孩子搭建丰富的生活平台,这是我们老师、家长的责任。的确,没有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文特等奖获得者李晟程的一篇《鳌虾记》,这孩子可是化了整整一个黄金周的时间,从饲养、观察、查询资料到记录整理,整个过程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他的这篇作文,采用章回体布局,内容详实、感情真切、文笔细腻,作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实在难得。

因此,我们说,在习作中,孩子有“生活”应该是最主要的。他们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找到作文的“源”,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当然教师、家长,要在其中起引导、点拨作用,好像一个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样,放手让他走,在他摔倒实在爬不起来的时候再去扶一扶。

 

条件三 ——作文即博采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朋友们:“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形象地告诉我们,我们小学生读书也是一样,实际上就是一个采“花”酿“蜜”的过程。古人云: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感悟,是一种文化精华的积淀,即使读过了的,就算以后什么也记不得了,但那种境界、感悟,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华气”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每学期我们除了完成学校交给的课外阅读任务外,我们还自行加大课外阅读背诵量。比如上学期,我们每个学生背诵了整整一本《现代诗选》,这学期我们又选背古诗词,每周两首,都是逐个背诵当面签字的。“背”该算是“读”的最高形式吧。

读书多了,积累也就厚实了,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有了积累,也并不一定能写好作文,还要真正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从熟悉的生活中选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在选材时要坚持从自已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二、最忌无情无义。作文要言而有情、言而有物,写记叙文,要写真情,以情感人;写言论,要言之有物,以思想观点醒人。前者需要有人有事儿,后者需要有思想,有深意。
    三、要以小见大。值得写的文章,不是只求轰轰烈烈,悲悲壮壮,应学会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要有“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本事。选一件小事、一个小“点”,从小处来写,从细节处下手。所选的这一件小事,这一个小“点”都是文章展开、升华的基础,它最平实、最能打动人,它的能量不可小瞧。
    四、文字要干净利落。作文忌罗嗦,开头简洁明了,结尾意味深长或戛然而止,整篇思维清晰、层次分明,该说的说透,不该说的一字不多,一条主线写下来,不能让旁枝侧蔓疯长,这样反而把主干给淹没了,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没了“主心骨”。

 

条件四 ——作文即精神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感悟、认识和“加工制作”,就没有文章可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作为突破口,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的被动局面。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兴趣和感情,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人生,用自己的人格去抒写人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打破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框,确立写作者的主体地位。学生作品的发表、获奖,《个人作品集》的酝酿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热情,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作。

写作活动本质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命活动中,人的思想、感情、个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示,写作的本质与意义也就在这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灵魂,有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希望与幻想。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为他们自由地思考与表达提供了一个较为宽阔的空间,能使其个性、才情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现。

写作应是精神活动,还表现在作文的开始应建立在同学的内心的精神需要上,在作文过程中应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一种或多种满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应把目光仅仅聚焦在“文章”上,而应将目光投向正在精神探险的学生上。每次作文或练笔,我都会当堂“发表”多人的作文,努力使同学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确实帮助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建立了作文的自信,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好的文章竭力推荐报刊杂志,参加全国性的征文大赛,尝到“甜头”的学生,自信心大增,觉得作文就是这么简单,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喜欢作文课,觉得那无疑是在“享受成功”。

另外教师作文课上的语言、为学生打开思路的本领,自己勤于写“下水文” 的习惯,以及教师自己的文学素养,都能给学生产生钦佩,甚至敬慕。这样,学生很自然的从钦佩、敬慕进而到达喜欢。这是块非常宝贵的精神沃土,有了这块精神沃土,不愁长不出“好庄稼”来。

 

显而易见,一旦学生有了兴趣,有了生活,有了积累,有了精神,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对作文的酷爱。

 

 

 

 

 

 

附学生习作:

 

螯虾记

新疆马兰小学   四年三班  李晟程

 

偶得螯虾

星期一的早上,我和王子豪在上学的路上走着,突然他神秘地对我说:“我爸爸买了一只螯虾,可是我不会养,我把它送给你好吗?”我想:他肯定是跟我开玩笑,于是我不经意地说:“那太好了!”

下午,王子豪悄悄地对我说:“我把螯虾带来了。”我有些怀疑地说:“真的?”我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他。他显然有些着急了,说:“真的,我拿给你看。”说着,他从一个白色袋子里取出了一只大虾交给了我,并对我说:“快藏好,别让人发现。”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它,就赶快把螯虾藏了起来。

 

奇异的外表

螯虾是深红色的。头占身体的一半,被厚厚的甲壳盖着,头的上半部分是三角形的,下半部分是椭圆形的。背上也是一片片的硬硬的甲壳。尾像一把大大的扇子,在水中,它能急速地伸缩,可以快速地逃跑。头的两侧是螯,螯像一把大钳子,上面有很多浅红色的小斑点。螯的后面还有四对足,这四对足不都一样,前两对足有小夹子,后面两对就没有了,可能前面的帮助它吃饭,后面的才负责走路。

 

螯虾资料

螯虾到我家后,我越发对它感了兴趣,就查了一下《少儿百科全书》,查到了一些螯虾的小资料:

[螯]:是螯虾的两只大前脚,已进化成大夹。螯虾也由此得名。螯的力气极大,能割断田地里的稻苗,伤害农作物。

[眼睛]:在虾头前两侧;眼球突出,可以看清各个方向。

[腹]:雌性可利用腹部产卵、孵卵。

[颚足]:在螯虾嘴边,可以把食物放入口中。

[触角腺]:在颚足上方,尿液从这排出。

[触角]:在虾头前方,可以做3600的转动。碰触物体并能分辨味道等。

[大颚]:嘴边的两颗大牙,用以咬断食物。

 

寻找食物

螯虾在我们家住了好几天,我一直都不知道它该吃什么东西。昨天晚上,我看见螯虾一动也不动了,就想:它肯定是饿坏了,于是,我赶快查《百科全书》,书上写着螯虾的食物是蚯蚓、菜叶、面包等。

今天一大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找蚯蚓。妈妈的运气真好,每次似乎都能找到蚯蚓窝。抓了一会儿,我数了数,已经有二十几条了,我对妈妈说:“行了,够那只螯虾吃好几天了,回去吧!”说着,我们就往回家的路上走。

正走着,我又看见水渠边有个小洞洞,我想:那里面一定有条大蚯蚓!于是,我准备跳过水渠去捉住它。不幸的是,水渠太宽,我没跳过去,结果,我一脚踩到了水里,另一只脚却陷到了渠边的泥里。妈妈见我那幅狼狈相,乐得哈哈大笑,我只好慌慌张张地回家了。

                  

饱食美餐

回到家,我拿着一条蚯蚓丢在了螯虾的颚足边就走了。一天过去了,到了晚上,我突然想起来去看一看鳌虾死了没有,或者蚯蚓被它吃了没有。我仔细一看,大吃一惊,一整条蚯蚓没了!只剩下了一些黑黑细细的东西,听妈妈说,那是螯虾的便。天哪,小东西真能吃!

我和妈妈都想看一看它是怎样吃食物的,于是,我们又拿了一只蚯蚓给螯虾。可是就在妈妈跟我闲谈的几分钟时间里,蚯蚓又无影无踪了。我又着着实实地吃了一惊!

这次我们吸取了教训,放了一条蚯蚓后,就再不敢麻痹大意,就在边上悄悄地看着它。过了一会儿,忽然螯虾追着蚯蚓直跑,追到蚯蚓后,就用螯夹住了它,使劲往嘴里扯,于是眨眼功夫,蚯蚓就变成了两半,一半被螯虾风卷残云似的吃掉了,另一半却还在水里努力地扭动着身体。这一幕真是惊心动魄呀,我们看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妈妈先回过神来,说:“取出这半节,下次再喂它吧,别把它撑坏了。”

 

神奇脱壳

连着几天,我给螯虾喂蚯蚓,它不但不吃,而且还对着我挥动着它的大螯。妈妈告诉我说,那只螯虾也特别地烦她,总想对她发起进攻。我想:它是不是消化不良。鸡要吃石子帮助消化,螯虾是不是也要吃点沙子才能消化呢?于是,我给它的盆里放了一些沙子。可它一点也没有吃的意思,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由着它吧。晚上,我已上床睡觉了,忽听妈妈大叫一声,我慌忙过去一看,啊,螯虾竟然脱下了它的坚硬美丽的盔甲!喔,原来,这几天它不吃不喝为的是这个呀。

螯虾脱壳后,身体软软的,跟去掉鳞的鱼肉颜色差不多,身体不太红,只是青绿色里面带着浅红。腹部下面的几根须也不黑,而是灰白的。腹部中间还可清晰地看见一条蓝色的细线。

看看它脱下来的盔甲,我明白了,螯虾是从背与头连接处开始脱甲的。它真了不起!它不但脱下了厚厚的盔甲,而且连细细的触角、眼睛、细腿、小夹子,甚至各个关节都脱了一层皮下来。

螯虾脱下的盔甲在盆里静静地摆着,活像一只真的螯虾。我巴望着我的可爱的鳌虾能快快地长出新的盔甲。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165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